1.想修行/禪修不知如何著手?

修行上先從「安那般那念」入手,佛陀教導弟子多修習「安那般那念」,安那般那念即是念住於入、出息。

佛法重視定的修習,可是定有「禪定」與「正定」的不同,「安那般那念」是即攝念專注的禪定修習而已。

經典上釋迦佛陀教導的安那般那念呼吸法很繁瑣,但只要注意一個簡單的原則,就是不管行住坐臥,在在處處,起心動念只要念住於入、出息。

文章標籤

jesusd401h4x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四念處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,隨喜讚嘆!
【知識分享】禪修時我們該如何覺知這些東西呢?要用覺性好好地覺知它、感覺它。比如,當提起手時,感覺到它,這就是禪相;當念頭生起時,知道並看見它,這就叫禪相(不是指禪修時出現的相,而是指當下覺知的相——真是妙解)。

所以,我們必須看見自己身心內在的法,而 不是去看見外在的佛像或什麼影像,禪修不是這樣的,佛陀老早以前就死了(怎麼見呢)!就算那是對的,那請問哪個才是佛陀呢(現在看到的這個還是以前死去的 那個)?又,什麼才是真正佛陀呢!?佛陀是指清淨、光明、寂靜安祥的心靈質地。清淨是指沒有染污的平常心;光明是指知道和看見心中的感覺與念頭;寂靜安祥是心中沒有貪瞋癡的念頭。貪瞋癡的念頭就是「苦」!因而佛陀只教導「苦」的生起、「苦」的原因及「苦」的止滅。所以所謂禪修與見法,是要看見我們自己的念 頭,而不是看到光、色彩、或鬼神。

帶有覺知與智慧的寂靜安祥。這種因為沒有貪瞋癡,所以他們能知道和看見自己的心,並且能覺知到身、語、意的行為。
總的說來:涅槃是煩惱的止滅,是平常心。一個有這樣平常心的人,當念頭一起來,叭!一聲!立刻就被抓到了。但一個失去平常心的人,可能想了一百或一千件事情,卻都還看不到自己的念頭。
所以,在修習正法時,要覺知心中生起的念頭。只要一有念頭,叭的一聲!就看到它!像貓捉老鼠那樣。祝大家皆能清楚覺知

文章標籤

jesusd401h4x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化作五彩雲中霧
東方式 靜坐與冥想的體驗


想像你的心,是一潭原始的高山湖泊,倒映著湖邊的山巒。設想你的思緒,像吹皺湖面的風,朦朧了山影。……當思緒沈靜下來,如微風之止息…….山巒的倒影…..清晰逼真………
~ 摘自 傾聽自然

靜坐與冥想的體驗


文章標籤

jesusd401h4x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